晚上十點,整棟居民樓忽然停電,黑暗讓人感覺太難受了。
點燃了那僅僅半寸長的蠟燭后,我輕輕地,靜靜地,坐在窗邊。黑暗中,只有那燭光閃動著橘紅的火焰,猶如一個跳動的精靈。我湊近了看,有部分白色的蠟燭已變為液態,如夢如幻地映出上方的火焰——溫柔的燭焰。
近近地看著燭光,感受它的光和熱。它的全部的能量,正一點點消散于空中。只要離得足夠近,我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它的一呼一吸,灼熱的氣息,暖暖的心。小小的燭光映在窗上,它不同于太陽刺眼的強光,它很貼心,提供一方光明,卻不會傷了你的眼睛。啊,這燭光——貼心的光亮。
我聽著輕音樂,靠在窗邊,一日的疲憊漸漸遠去了。月明星稀,靜靜的一切包裹著我,我忽然想起李商隱那句“何當共剪西窗燭,卻話巴山夜雨時”,只覺得此情此境實在是充滿了詩意。千年前,王維、杜甫、李白、李商隱……他們都在這樣的燭光下,揮灑筆墨,讓俊秀的詩篇從此永留青史。我突然覺得很幸福,沐浴在相同的明黃火焰之下,我能同先賢一樣感受蠟燭的光照,用心去思考,去體會。
不到半小時,小小的蠟燭緩緩熄滅了自己的光亮,一切又回歸黑暗。我不禁又聯想到李商隱的詩句——“蠟炬成灰淚始干”。是呀,蠟燭在發出亮光的同時也消耗了自己,但光亮是它的幸福,淚干是它的心愿。100字日記 www.turnstiles.com.cn原創不易,請大佬高抬貴手!
恍惚間,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于語文課堂中,仿佛聽到了《出師表》中諸葛亮的心聲,感動于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奉獻精神;又仿佛看到了鄧稼先,正投入全部心力,鑄就“兩彈一星”……
在黑夜中靜靜地品讀、感受燭光,這不也是一堂語文課嗎?
本文語音版: